不畏宿命,在精进中开悟
命运不是等待,是努力,是把握...
01 好命
早年前,一个喜欢易经的朋友,给我讲了一个故事:
有个财主遇到一个算命先生,先生给他算了一卦,说他最近有一劫:要破财。
财主不信,回到家关上门,搬来椅子坐在堂屋,心想:我倒是要看看,难到我的财物还会自己长翅膀飞出去不成?
晌午刚过,家眷打扫卫生,一不小心,把供桌上一个祖传的古董花瓶碰掉在地上,在财主的眼皮子底下摔了个粉碎。财主叹到:“哎,是祸躲不过呀!”
朋友说,这个故事既不精彩、也不动人,之所以要讲给你听,是想告诉你:我们该如何对待算命这种事。这一劫本来是可以躲过去的,财主把古董花瓶放柜子里锁好,不也就没事了!算命,其实是用来减少未来不确定的方法。当我们已经预知未来,重要的不是等待,而是应对。画个符、做个法事是应对,用科学的方法同样也是应对。关键是,你要做得“对”。
易经说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意思是:大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,相应于此,君子处事,应像天一样,自我力求进步,刚毅坚卓,发奋图强,永不停息;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,君子应增厚美德,容载万物。
这便是“君子”的卦象,你想成为君子,那得照做才行。你看看那些大富大贵的人,有几个会是好逸恶劳、游手好闲的?你再看看自己身边的朋友,有几个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过?天道酬勤,好命,都是自己拼出来的。
02 选择
选择,就是站在岔路口,决定到底要去走哪条路。
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大大小小的选择。在所有可选项中,选取那个最好的,也意味着要舍弃掉其它的可能性,而一个人的“命”,正是一次次的选择所累出起来的结果。
选择之难在于:不是每条路,我们都能看得清终点。当下有限的信息和总会不断变化的情势,让前途充满了不确定。你真正想要的结果,不见得会遵从你的意愿,选择的真实后果,需要在漫长的时间中一点一点的呈现。有时就像开盲盒,有可能更好,也有可能更糟。
公元前49年1月12日,凯撒带领大军来到卢比孔河边。按照罗马法律规定,将领回罗马,不得将军队带过卢比孔河,否则就是叛国。是放弃手中的兵权,屈服于元老院的最终劝告,避免内战?还是破坏规则,征服元老院,集大权于一身,去建立罗马世界的新秩序?
凯撒选择了后者,他挥军跨过了卢比孔河,并很快击败政敌庞培,获得罗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荣耀...
然而,这次选择却为凯撒招来了杀身之祸。公元前44年3月15日,14名刺杀者趁着凯撒来元老院毫无防备之际,对他痛下杀手。凯撒身中23处剑伤,倒在庞培立像脚下,一代枭雄就此陨落。临终前,凯撒用披风裹住全身,他不愿意让大家看到自己死后的惨状...
假如,凯撒知道跨越卢比孔河,被暗杀就是他故事的结局,短暂的荣耀将以生命作为代价,那他还会做出当初的那个选择吗?历史无法假设,所有经过的,都会被时间所封印...
但我仍然相信,凯撒一定还会有许多改变命运的机会,只不过一切努力都需在结果发生之前。
能力、认知、人脉、眼界、阅历这些都是提高成功概率的要素,不但能帮助我们在当下的窘境中看到更多的选项,而且,即便是选择错误,这些要素还能让我们有机会在过程中,扭转形势,减少损失。
是随波逐流?还是用拼尽全力奋力一搏?你要知道,命运,从来没有剥夺我们做出选择的权利。
03 缘分
缘分,是我们命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。它不期而遇,却会变成我们生命中浓墨重彩的那一笔。
米兰·昆德拉在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中是这样描述男女主人翁的相遇:“七年前,在特蕾莎居住的城市医院里,偶然发现了一起疑难的脑膜炎,请托马斯所在的科主任赶去急诊。但是,出于偶然,科主任犯了坐骨神经痛病,动弹不得,于是便派托马斯代他到这家外省医院。城里有五家旅馆,可是托马斯又出于偶然在特蕾莎打工的那家下榻。还是出于偶然,在乘火车回去前有一段时间,于是进了旅馆的酒吧。特蕾莎又偶然当班,偶然为托马斯所在的那桌客人提供服务。恰是这六次偶然把托马斯推到了特蕾莎身边,好像是自然而然,没有任何东西在引导着他。”
“回到波希米亚是因为她。如此必然的决定依赖的却是这样偶然的爱情,七年前如果不是科主任犯了坐骨神经痛病,这一爱情根本就不会存在。这个女人,这个绝对偶然的化身,现在就睡在他的身边,在睡梦中深深呼吸着。”
缘分,难道真是命中注定的吗?
其实,缘分就是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接。和那些擦肩而过的路人,那些一面之交的过客相比,这个连接在某个层面上是紧密的,或是交流互动、或是彼此牵挂,甚至可能是单相思,连接使得有缘人之间存在某种机会和可。缘分由很多巧合、很多阴差阳错、很多突然、一些偶然、一些必然组成。这一过程,就像是播种,你也许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,但它会生根发芽,会开花结果。
既然这样,我们为什么不能主动制造缘分呢?
美国前总统林登·约翰逊(Lyndon Johnson)出身低微,早年甚至干过垃圾清理员,也没有什么个人魅力,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入政界的。克里斯·马修斯在《硬球》里记载了这么一个小故事。当时,约翰逊刚刚成为一位国会议员的秘书,住在华盛顿的道奇饭店。
“这位青年在道奇饭店度过第一夜的时候,就有一些奇怪的举动。”
“那天晚上,林登·约翰逊一共冲了四次澡。他四次披着浴巾,沿着大厅走到公用浴室,四次打开水龙头,涂上肥皂。第二天凌晨,他又早早起床,五次跑去刷牙,中间间隔只有五分钟。”
“这位得克萨斯州的青年人,这样做有他自己的目的。饭店里还有75个和他一样的国会秘书。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认识他们,认识得越多越好。他的这一招成功了。在华盛顿还不过三个月,这位新来乍到的人就成了“小国会”的议长,那是一个由众议院全体助手组成的团体。这是约翰逊在华盛顿的首场“演出”,他展示了自己基本的政治手段。他向我们证明,向上爬就意味着结交人,两者事实上是一回事。”
为什么,你遇到的是路人,别人遇到的却是缘分?也许你猜不到未来,但这并不是懈怠的理由,你至少得去播下那颗缘分的种子...
04 贵人
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,总是把福报系统和贵人、小人当成一种封建迷信,但实际情况好像并非如此。那些在你迷茫的时候为你指点迷津的人,在你困惑的时候带你走出低谷的人,在你痛苦的时候愿意为你分担的人,都是你的贵人。遇到贵人,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。
冯梦龙的《警示通言》里有这样一则故事,有点长,但很有意思。
明朝正统年间,广西桂林兴安县有一个叫鲜于同的人,11岁考中秀才,但想考举人却一直不中,三十岁了,还是一个老秀才。明清的科举,总考不上举人的秀才,可以“出贡”,就是去出任一些杂职小官。鲜于同不想去,他把“出贡”的机会让给别人,继续考试。这一让,就让到46岁,成了一个老“留级生”,别人都不待见他。
这一年,兴安县乡试,重视教育的知县蒯遇时亲自批卷,并精选出首卷。蒯知县把考试的秀才都叫来,得意的对秀才们说:“本县拔得个首卷,其文大有吴越中气脉,必然连捷,通县秀才,皆莫能及。”叫上来一看,是个老头,正是鲜于同。蒯知县有些尴尬、有些懊恼,咋是个越混越差的老家伙,但话都说了,只好作罢。
省考很快来临。蒯遇时进士出身,所以省考的考官还是这个蒯知县,蒯知县当然知道鲜于同会来考试,于是决定把屁股坐歪一点,不选那种看上去挺老成的文章,要找那种青涩的、有少年感的文章。
此时,鲜于同还沉浸于乡试第一名的喜悦中,来到省城到处游乐,结果不慎吃坏了肚子,考试时,鲜于同坐立不安,草草完篇交卷,文章写得极其青涩。这篇文章正好又被蒯知县选中,手下人问“这人年纪太大,要不要换一个”,蒯知县摇摇头,选都选中了岂有随意再改的道理。就这样,鲜于同中了举人。
鲜于同六十一岁那年,要进京赶考进士。此时,蒯遇时已经调任回京做了礼部给事中,此次又要他判卷。蒯遇时怕又遇到老家伙,要求批改《诗经》房的卷子(上两次,鲜于同都是在《礼记》房考的)。好巧不巧,鲜于同考前做了个梦,梦见自己考《诗经》中了举,于是临考前就改了自己的报考科目。鲜于同又中,第十名,二甲进士。结果出来,蒯大人气得目睁口呆,如槁木死灰模样。
就这样,蒯大人成了鲜于同名正言顺的恩师。鲜于同被授任刑部主事,拜过恩师后,开开心心上任去了。鲜于同心态极好,任上结交了很多朋友。反倒是蒯大人,直言不讳,得罪了大学士刘吉,被关进了监狱。鲜于同集合朋友一起为蒯遇时求情,很管用,蒯遇时被从轻发落,去云南做官。临走时,蒯遇时感叹,幸亏这个老门生,不然这辈子就完了。
又过几年,年近七旬的鲜于同,赴台州任知府,这里恰巧是蒯遇时的老家。蒯遇时的儿子,和当地的土豪因争坟地发生纠纷,土豪说家中丢了个小厮,诬陷蒯公子杀了人。鲜于同很聪明,他并没有偏袒蒯公子,而是派人暗访,把那个“被害”的小厮找了出来。土豪自知理亏,赶紧求和。鲜于同从轻处罚,土豪也很服气。
八十岁那年,鲜于同升任浙江巡抚。蒯遇时身体欠佳,回老家养病。鲜于同将蒯遇时的孙子留在自己家中,和自己的孙子一起读书,了却了蒯遇时的心病。两个孩子都很争气,同年登科,两家成了通家之好。
很显然,蒯遇时是鲜于同命中的贵人,鲜于同同样也是蒯遇时命中的贵人。鲜于同几次考试总被蒯遇时选中,那是因为他自身过硬,符合选拔的要求。并且,鲜于同为人体贴,知恩图报,对人充满善意,是一个值得被帮的人;而蒯遇时盲评选卷,坚持原则,公正不阿,也是一个值得被帮的人。彼此成就,不无道理。
所以,命中有贵人相助,需要两个前提:一是自身过硬值得被帮助,二是自己得有成为贵人的潜质。能不能碰得到贵人,也许是命中注定的事,但你要是不具备这两个前提,肯定免谈。
05 无畏宿命
佛说:凡夫畏果,菩萨畏因。
普通的凡夫俗子只看到事情的结果,对结果产生恐惧,但并不了解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才是最可怕的,菩萨懂得这个道理,所以他们会害怕因,不轻易种因。
从“因”看到“果”,这不就是预测未来的能力吗?菩萨的高明,也许并不是拥有什么神力,而是他们能够洞察事物发展的逻辑,懂得万物演进的规律。这等于开了慧眼,能够获知部分天机。
人生的起起落落,细究起来,大多都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,遵循着万物演进的规律,既有迹可循,也总结得出经验和教训。
既然这样,我们干嘛不去潜心修炼、不断学习、打造自己的系统、提升自己的认知呢?
人生本该如此:无畏宿命,在精进中开悟,在精进中前行。
更新于:3个月前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